
代谢性疾病和感染 简介 代谢性疾病 多数人在35 岁时达到骨量的高峰,此后正常骨质将缓慢而渐进地丢失。此过程男女无差异,然而女性在绝经后骨质丢失加速。约在70 岁左右,男女骨质丢失速度再次相同。影响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质丢失的因素包括: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分泌减少、钙质摄入不足、吸烟、过度炊酒及缺乏体育锻炼。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Paget's 病
遗憾的是Paget's 病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尚没有十分有效治疗。然而有迹象表明这种病可能是由一种增殖非常缓慢的病毒引起的,因此在未来对其原发病变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可能有效。Paget's 病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的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的压缩骨折相似。即确保脊柱的稳定性并减轻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神经损伤。 骨软化症
骨软化症最常见的诱因是维生素D 缺乏,这可能是由于不适当的营养摄入或日照不足、遗传性或获得性的维生素D 代谢疾病如肾功能衰竭及磷酸盐代谢异常。老年人,尤其是那些喜欢待在室内和因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耐受而拒绝引用牛奶(市售牛奶已加入维生素D )的老年人更易患骨软化症。骨软化症压缩骨折的治疗与骨质疏松症相同。初期治疗包括补充营养成份。 脊柱感染 结核菌(TB)感染最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据估计,在西方国家只有1%的人口有骨骼系统的结核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高达10%。有骨骼系统结核的病人中约有一半累及到脊柱。脊柱结核的病人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神经症状。在发展中国家,脊柱结核是造成非创伤性截瘫的最常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
结核菌通常由肺或肾内的原发灶通过血流传播。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胸椎,其次的腰椎,颈椎很少感染结核。 影像学检查: 通常X 线平片可见到明显的椎体及间盘的破坏。这是因为在病人就诊前感染破坏已相当严重。平片上呈现的“凿蚀”样病灶伴椎体中央塌陷可有会被误认为肿瘤。然而病史符合结核病而非肿瘤。相邻椎体受累时终板前缘出现扇形侵蚀。当间盘周缘感染时可以看到椎间隙狭窄及终板形态下规则。 脊柱结核很少需要骨扫描检查。然而,当病人处于感染初期或诊断不明时,可使用骨扫描。对于肺外结核感染镓扫描最有帮助。
无确实的脊柱不稳定或潜在的神经症状损伤时,可选用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至少持续6 个月。应对病人进行有计划地随诊以防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 当出现明显的椎体塌陷、脊柱畸形,明确脊髓压迫伴有神经损伤,或椎旁脓肿形成时应采了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来讲,外科治疗包括对感染骨性结构予以充分的清创、脓肿引流、神经组织减压及前柱植骨、器械固定。 骨髓炎
在所有的脊柱骨髓炎中约有1/2 发生在腰椎,1/3 发生在胸椎,其余的分布于颈、胸腰段和骶椎。椎体中央松质骨区域,因其丰富的血运常为骨髓炎的首发部位。感染病原随之直接侵及相邻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终板破裂可能将椎间盘直接暴露于感染源。 椎间盘的感染被称作间盘炎(DISCITIS )因为椎间盘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器官,所以经血管注入抗生素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椎间盘的终板是一种软骨,因此,当它遇到入侵细菌分泌的酶时便很快分解。 临床表现: 感染病原的毒性常常决定了感染播散的速度。进而影响病人症状的严重程度。低毒性的病原可能播散缓慢,感染可能隐伏一段时间,这在仅有腰背痛症状的慢性病人,可能使诊断延误。另一方面,高毒性病原引发的急性感染的病人可能表现为局部的疼痛、发热、肌肉痉挛及其它与感染有关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 感染早期X 线平片可能无异常所见。然而,随着感染进展多数病例终可见椎间隙狭窄。如果平片所见可疑,X 线体层扫描则可能见到相邻椎板及松质骨的骨质减少。对于迂延性或慢性病人则通常可见到明显的骨破坏,伴有或可能出现椎体塌陷。X 线平片还可能见到脓肿形成。 CT 扫描对于了解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有帮助。然而,对于脊柱的骨髓炎MRI 可作为早期诊断性的检查。因为它可以早期而准确地察觉到感染病变。对于早期的,常规X 线平片不能发现的骨髓炎,锝及镓骨扫描很有帮助。
治疗脊柱骨髓炎首先要确定致病原,明确诊断。然后根除感染灶,避免复发。应尽早开始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治疗,并且延续至少6 周。如果治疗有效可开始口服抗生素治疗。长期抗生素治疗对于避免脊柱骨髓炎的复发十分必要。 如果出现明确的脊柱不稳定或可疑或明确的神经受累迹象,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可采用脊柱前方入路,感染清创,神经减压及植骨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