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患者王某,因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2周入院,诊..
患者王某,因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2周入院,诊..
病例1:患者纪某,因腰痛伴双足麻木10年,加重3周..
患者程某,因颈部疼痛入院,诊断为颈椎转移瘤,汪..
马某,男,67岁,因“颈部僵硬伴左上肢麻木半..
科普知识
脊柱节段的划分
[ 发布日期:2013-10-14 20:35:19 | 浏览:2984次 ]
脊柱节段的划分
脊柱节段的划分

脊柱的分区
根据椎骨的形状及矢状面上的曲度,脊柱可分为四个区段:
颈段:由脊柱最上端的7 节椎骨(C1-C7)组成。颅骨常被认为是脊柱的一部分,称之为C0 。
胸段:由紧邻颈椎的12 节椎骨组成(T1- T12)。
腰段:由最下方的5 节“真正的”的椎骨组成(L1-L5)。
骶尾段:9 个融合的椎骨形成骶骨及尾骨。
椎骨通常用一个代表解剖区域的字母(C,T,L 及S)和数字来命名。例如,C6 代表第6 颈椎,T8 代表第8 胸椎。仅最上两节颈椎骨的命名有特殊性,将在下一节中讨论。
第5 腰椎可与骶尾骨形成先天性的部分或完全融合,称为腰椎骶化。有时第1 骶椎(S1)也可能未与其它骶骨融合,而成为一节分离的椎骨,形成第6 腰椎,称为S1 腰化。
颈椎

 
颈椎位于颅骨与胸椎之间,由C1-C7 七节椎骨组成。根据它们的特征,颈椎又可细分为两个区:
上颈椎:C1 和C2
下颈椎:C3-C7,也称之为枢椎下区(subaxial region )
 
您知道为什么C1 被称之为寰椎(Atlas )吗?
在希腊神话中,Titans 是土地神Gea 和天王(Uranus )最强壮的儿孙。这些巨人们由Atlas 统领,公然与在奥林匹斯山上统领宇宙的Zeus 神父对抗。最后,Titans 战败,并被投入监狱,Atlas 被责成世代承受天体的重压。一位古代艺术家用一幅画描述了这一事件,画中Atlas 背负着一个象征天体的巨大球状物。因为C1 支撑着头颅这个“球状物,因此被称为寰椎(Atlas )。
 
上颈椎
上颈椎由两节椎骨C1 和C2 组成,它们有特殊的解剖学特征,是仅有的单独命名的两节椎骨。
寰椎,上面观
寰椎,下面观
C1,寰椎
第1 颈椎也叫寰椎,有下列特征:
寰椎是一个骨环,没有椎体。它有一个小的骨性凸起叫前结节(ANTERIOR TUBERCLE ),为椎体的遗迹,是韧带结构的附着点。
宽大的侧块(LATERAL MASSES )延伸到寰椎的两侧。侧块上有凹形的上关节面与枕骨髁构成关节,下关节面与其下方的枢椎构成关节。
两侧延伸为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 ),内有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 )。横突孔容纳并保护椎动脉。
寰椎没有椎弓根及棘突。在后正中线上,双侧椎板汇合成一小的骨性凸起,叫后结节(POSTERIOR TUBERCLE )。类似于发育不全的棘突,也是韧带的附着点。
宽大的三角形椎管(VERTEBRAL FORAMEN )容纳颈脊髓及支配上肢的神经根。
枢椎,上面观
枢椎,下面观
C2,枢椎(Axis
第2 颈椎C2 也称枢椎,它是寰椎旋转的枢轴。有下列特征:
枢椎椎体上有一骨性突起叫齿状突(ODONTOID PROCESS ),也称之为齿(DENS )。齿状突有坚强的韧带附着,为寰枢间的旋转提供膜性枢轴。
枢椎侧块的上﹑下关节面分别与上位的C1 及下位的C3 构成关节。侧块主要为皮质骨,是螺钉固定的最佳部位。然而,操作时应非常小心,以免损伤椎动脉或神经结构。
横突上有横突孔,孔内有供应大脑血运的椎动脉。
下颈椎
C4上面观
C3,C4,C5前面观
下颈椎(C3-C7 )有一些共性,尤其是C3-C6 。
下颈椎的侧块主要为皮质骨,适合做螺钉固定。
C3-C6 的横突上有支持并保护椎动脉的横突孔。偶尔在C7 上也可见横突孔。
所有的下颈椎都有三角形的椎管,容纳脊髓及神经根。
椎间孔总空间的约75% 被神经根占据。孔内有一神经根的底部支撑物叫神经沟(SULCUS )。由于椎间孔的可用空间有限,当有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时,很容易对神经根造成压迫。
C2-C6 棘突通常有分叉,而C7 常没有。
下颈椎椎体的侧缘有向上的突起称为钩突(UNCINATEPROCESSES )。这些突起与上一节椎骨形成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 ),也叫LUSCHKA 关节,它没有关节囊,附着于关节周围的纤维有稳定运动节段的作用。
C7上面观
C7,隆椎
C7 有时又称为隆椎,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比其它颈椎大而长的棘突。C7 棘突常没有分叉。由于它在体表很容易触及,因此隆椎常被作为计算胸椎棘突的解剖标志。
 
 
下腰椎,C3-C7侧面观
 
 
 
 
 
 
 
 
 
胸椎

胸椎,侧面观
胸椎由T1-T12 十二节椎骨组成,这些椎骨有下列共性:
从上面观,胸椎的椎体为心形,前后径大于左右径。胸椎椎体比颈椎大,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椎弓根直径较小,尤其是左右横径更小。
椎板呈垂直走向,互相重叠呈“叠瓦(roof tile )”状,对脊髓及神经根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胸椎的棘突较长,向下突起。在正位X 线片上,上位椎骨的棘突可能与下位椎骨的椎体重叠。由于棘突互相重叠,限制了胸椎的后伸运动。
椎管的形状呈圆形,容纳脊髓的空间较小。与颈椎一样,胸椎的神经根自椎间孔出椎管。然而,与颈椎不同的是,胸椎的神经根只占据椎间孔约25% 的空间。正因为如此,胸椎的退变性疾病很少压迫神经根。
胸椎,上面观 胸椎,侧面观
 
 
肋椎关节,侧面观
在椎体的两侧,各有一圆形的平面关节叫肋椎关节。T2-T9 水平的肋骨与两节椎骨构成滑膜关节。横突也与肋骨构成肋横突关节。T1 ﹑T10 ﹑T11 及T12 仅与一根肋骨构成关节,因此,这四节椎体的每侧仅有一个关节。
胸廓与棘突的特殊排列使胸椎更僵硬,相对也更稳定,使胸椎的活动度受限。这就使与之紧邻的颈椎或腰椎所受应力增加,更易受伤害。C6-T2 及T11-L2 被认为是两个相邻区段的交界椎或过度区,非常容易损伤。
肋椎关节,上面观 胸廓,前面观
 
 
腰椎

腰椎,侧面观
L2,上面观
腰椎由L1-L5 五节椎骨组成,有下列共性:
上面观,椎体呈肾形,较大,左右径大于前后径。与颈椎和胸椎一样,腰椎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这是由于自上而下所承受的重力逐渐增加。
椎弓根在冠状面上呈卵圆形,比胸椎椎弓根宽。因此,腰椎的椎弓根常被用作螺钉的固定点。
腰椎横突不如胸段大。
棘突大而方,呈水平走向,不象胸椎那样突向下方。
椎管宽大,呈三角形,与颈椎管相似,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马尾神经及支配下肢的神经根。













骶椎

骶骨
骶骨,侧面观
骶骨由融合成一体的五节椎骨组成。在婴幼儿,骶骨的各节段间以软骨分隔,至18 岁时融为一体。每一节段腹侧的横嵴代表融合的部位。
骶骨的形状象倒三角形,底边位于骶骨的顶部。这样,骶骨就象一个楔状物嵌于骨盆的两块髂骨之间。脊柱的轴向载荷就是通过这种结构传向骨盆及下肢。骶骨的两侧分别与髂骨构成骶髂关节(见第7 节,骶髂韧带)。骶髂关节即是滑膜关节也是韧带关节。
骶骨向前旋转,S1 的上终板与水平面的成角大约为30-60 度。这一角度因人而异,常被称为“骶骨倾斜角”。由于这一倾斜角的存在,使得L5 椎体及L5-S1 间盘承受很大的剪切应力。
骶骨富含松质骨,还有两个(前﹑后)薄层的皮质骨。因此,在骶骨上做螺钉固定时需要双皮质技术,以防螺钉拔出。
S1 上方最前端的部分称为骶骨岬,两边称为骶骨翼。由于骶骨翼直接与骨盆构成关节,且躯干的重量通过此处传导至下肢,因此骶骨翼中含有最密实的骨质,常被用作螺钉的固定点。
五节融成一体的骶骨中含有骶管。神经根通过腹﹑背两侧的孔道出骶管。在骶骨上安放螺钉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神经根。
在融合成一体的骶骨中有椎弓根,然而,由于它们很小,一般仅有S1 及S2 用作螺钉固定。放置螺钉前应注意识别骶骨椎弓根的解剖标志。
在骶孔的两侧有一个区域叫做侧块(PARS LATERALIS ),由骶椎的横突融合而成。
骶骨和尾骨,前面观
在骶骨的中线上有一个嵴称作中线骶骨嵴(MEDIAL SACRAL CREST ),由S1-S5 棘突融合而成。
骶骨下部的背侧面骨质缺如,形成一个末端的孔洞称之为骶孔(SACRAL HIATUS ),内有终丝,固定脊髓及马尾神经。
尾骨
尾骨(COCCYX )由四节(有时五节)退化的椎骨融合而成,常称之为“尾巴骨(tail bone )” 。
骶骨和髂骨,前面观
 
髂嵴在脊柱外科显得很重要,因为自体骨移植物常常取自于此。皮质- 松质骨及松质骨移植物都可从两侧髂嵴获得。后方的髂嵴有时被用作长棒结构的附加支撑及固定点。这常被称作骶骨- 盆腔固定。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