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10:04 下午
最新报道
患者王某,因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2周入院,诊..
患者王某,因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无力2周入院,诊..
病例1:患者纪某,因腰痛伴双足麻木10年,加重3周..
患者程某,因颈部疼痛入院,诊断为颈椎转移瘤,汪..
马某,男,67岁,因“颈部僵硬伴左上肢麻木半..
科普知识
退变性疾病
[ 发布日期:2013-10-14 20:42:49 | 浏览:1769次 ]
退变性疾病(一)
概述

行性疾病是指随年令老化所致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功能的丢失。组织的正常老化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的解剖结构发生累积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逐渐性的,但有时急性创伤可以加速所受累组织的退变进程。退行性改变可以发生在身体的所有关节。
对于个体而言,退行性改变并不都出现临床症状。很多人即使有退行性改变也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当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是疼痛时,就被称为骨性关节炎,意味着由于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骨与软骨出现了炎症反应。
在脊柱上,脊椎病用来代表具有症状的脊柱退变性骨性关节炎。本章将复习两种常见的脊椎病:退变性椎间盘病和椎管狭窄。首先,复习一些与脊柱退变疾病有关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因素。
解剖与生物力学回顾
脊柱由运动节段叠加组成
人类的脊柱是一个机械结构,其运动节段是该结构的运动单位,其本质在于脊柱如何工作来产生活动。每一运动节段由三个关节构成,即后方的两个小关节及前方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可能首先出现在三个关节中的其中一个,但最终三个关节均会被累及。
脊柱由每一个运动节段相互叠加而成,它负载躯干的重量。脊柱可以发生内部变形以对抗躯干对其的压力,这种变形主要是对于椎间盘产生的,但并不仅限于椎间盘。
椎间盘
椎间盘作用类似于减震垫
椎间盘是一弹力纤维结构组织,它有两个重要功能:
首先,椎间盘作为一个减震垫,将上肢及躯干的纵向压力转移至椎体,椎间盘上的负荷往往大大超过身体的重量,在坐姿时其负荷是躯干重量的三倍,某些动态的活动如跳跃或奔跑可使椎间盘的轴向负荷甚至高于静态坐姿时的负荷。
其次,椎间盘是运动节段的轴心点,它类似于一个密闭的、可变形的球体,可以承受各个方向的应力并允许脊柱在各方向活动,这意味着椎间盘可能同时承受多种应力(压力、张力、弯曲力、剪切力及旋转力)。
椎间盘作用类似于减震垫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解剖
纤维
椎间盘的两种主要成分是纤维环和髓核。纤维环由几层同心圆的纤维层(类似三个环)构成,称为板层纤维,其中含有丰富的胶原及弹力素、蛋白多糖和水。胶原是构成体内结缔组织的主要蛋白,弹力素保持组织的弹性。蛋白多糖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并与水结合在一起。
每一层纤维板的纤维与椎间盘水平面呈30 度斜形排列,此外,每层纤维板的纤维与其相邻层面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反,这样,纤维板就像一个网状的格子样结构,极其坚固并富有弹性。
髓核是椎间盘中央的一种球样的胶冻样物质,占间盘成分的40 %,它被纤维环所包绕。髓核的成分主要是散在的胶原纤维、水分及蛋白多糖。其水分及蛋白多糖的成分大大多于纤维环组织。出生时髓核的水分占90 %,逐渐减少至50 岁时的70 %。
在髓核与纤维化交界处有一个移行区,在此区两种成分的纤维逐渐交织,固在此区区别两种成分较困难。
轴向应力时椎间盘的压缩状态
椎间盘就像一个可变形的水球包含在一个可扩展的网状结构中,执行其负重功能,当轴向负荷增加时,髓核被压扁,纤维环向外膨出,当负荷减轻时,纤维环的弹力纤维网收缩,水和恢复其球样结构。
作为运动节段的轴点,当纤维环同时承受压力、张力、和旋转力时,髓核像一个可变形的轴承。例如,当一个人弯腰从地面拣起一个物体时,椎间盘要同时承受多种外力,在此屈曲和旋转活动过程中,椎间盘的凹侧压缩,凸侧伸展,因此,压缩侧的髓核膨出,纤维环向外扩张;伸展侧的髓核在垂直面上变平,该侧的纤维环被拉紧,此外,随着脊柱的旋转运动,纤维环同时还承受着扭转应力。
总之,正常的椎间盘是一个复杂的解剖结构,并具有复杂的生物力学功能,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可以导致明显的运动阶段的功能变化。
屈曲应力时椎间盘的轴心运动状态
 
椎体
C3 与最底部的L5 椎体形态之比较。
脊柱椎体的宽度、高度和前后径从头端到尾端逐渐增大,以适应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压力。身体80% 的轴向负荷力由脊柱的前柱- 椎体及椎间盘负载。
压力经间盘通过椎体的终板传导至椎体,传导的途径有两条:外层皮质骨承载已一部分压力,大部分压力集中在松质骨。松质骨受压时可以明显变形,而当压力去除后又恢复原来的形态。
 
加载压力和去除压力时椎体的变形和复形。
 
椎体的终板表面是凹陷的,在接近皮质边缘处较厚,中央处较薄。终板有两层:外层软骨层和内层骨层,它是椎间盘和椎体的交界区。软骨层是多孔层,营养从骨层通过软骨层表面渗透到椎间盘,因此,终板的退变将影响椎间盘的营养而最终影响运动节段的功能。
椎间盘营养从终板渗透而来。松质骨软骨层营养渗透骨性终板-
 
小关节
小关节为滑膜关节,位于脊柱的后柱,,它们承受脊柱应力的20%,其表面覆盖透明软骨。该关节有较强的结缔组织关节囊,其中含有滑液,这些关节如果出现滑膜炎则会引起腰痛。
小关节在脊柱的稳定性上起着重要作用,其解剖位置和方向影响着不同区域脊柱的活动度。颈椎小关节的方向是冠状面的,它对于屈曲、侧弯及旋转没有限制,对伸展略有限制,因此颈椎的活动范围较大。腰椎的关节面是矢状位的,它限制旋转的范围,但不限制伸屈和侧弯活动,小关节的退变或损伤可导致运动阶段的功能异常。
正常进嘴的小关节(无关节囊) 正常腰椎的小关节上关节突下关节突关节囊
 
韧带
腰椎的韧带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脊柱韧带附着在骨骼上的多功能结构,它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又保持脊柱的正常活动,更重要的是,脊柱韧带保护脊柱及其神经结构避免过度活动的损伤,它们有多层、单一方向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韧带不能抗压力,在承受压力时韧带变皱褶,但它可以抗张力,以免运动阶段活动过度而超过其生理范围。附着在运动节段的韧带有七个: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
韧带的退变可以导致两个脊椎间的活动范围减小,韧带的过度延伸可使运动节段活动范围异常,从而产生牵引性骨刺而使椎管狭窄。
肌肉
正常腰椎的肌肉附着点旋转短肌旋转长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
虽然肌肉不是运动节段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脊柱的功能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肌肉是一个活动结构,它通过屈伸和旋转脊柱的关节或运动节段来使脊柱活动。肌肉提供脊柱重要的动态稳定和强度,它通过等张应力来承受外部的负荷。
脊柱的肌肉分为前后两组,根据它们与脊柱的关系,这些肌肉又进一步分为浅层、中成和深层肌肉。建议读者自己复习这一部分的肌肉结构。
遗憾的是,对于运动节段的各个肌肉的相关研究较少,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肌肉促使脊柱运动和抵抗外力的机制。
正常腰椎解剖,侧位
中矢面所示正常年轻女性下腰椎。黑色箭头所示为正常椎间盘及其高度。其它结构为:L4-L5 髓核(NP ),椎管内静脉丛(BP ),马尾神经(CE )及黄韧带(LF )。 同一标本,经椎弓根侧矢面。纤维环边缘不同的板层结构(AF ),L4 神经根在L4 椎弓根(P )下缘走出,小关节的关节软骨(F ),黑色箭头所指为正常的椎体终板后唇。
 
正常腰椎解剖,横断面及冠状面
正常腰椎经椎弓根中部横断面。椎体松质骨粗糙的骨小梁(VB),骨小梁在近椎弓根出变得更致密(P ),马尾内可见分散的神经根(CE ),小关节和其关节软骨清晰可见(F ),在椎体后缘和马尾之间可见静脉丛。 经L2,L3,L4 椎弓根正常腰椎冠状面。L2-4 神经根(NR )出马尾(CE )处,背根神经节(G )位于椎弓根下方,神经根行走于其下一节段脊椎的椎弓根侧缘,L2-L3 间马尾两侧黑色区域为静脉丛。
 
 
运动节段的退变性疾病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解剖改变是复杂多样的,它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发生在各个不同结构。运动节段的任何一个结构发生退行性变,都可以导致该节段的功能异常。退变开始于小关节或椎间盘,最终所有运动节段的结构都发生退变。
椎间盘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经常是最早受退变影响的结构。到50 岁时,95 %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间盘退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会有症状。最显著的椎间盘改变为:
  • 髓核的水分和蛋白多糖的成分减少
  • 纤维环水分和蛋白多糖的成分减少,但不象髓核减少的那么多
  • 纤维环弹力纤维扭曲
  • 由于纤维环弹力纤维扭曲,纤维板层可能出现撕裂,导致纤维环强度下降。
由于这些变化,椎间盘开始丢失高度和容积,并逐渐失去弹性和对外来负荷的阻抗力,髓核也由于水分的丢失而不能维持其内部静水压,不能有效的形变,纤维环也不能维持其网状结构的张力,其结果就是椎间盘不能完全发挥其减震垫的功能,更多的轴向负荷从髓核中央转移到髓核边缘,导致椎体终板,椎体和小关节的解剖改变。椎间隙的狭窄同样也导致节段不稳定,这更增加了其它结构的应力,尤其是韧带。
正常与退变椎间盘之比较。右侧退变的间盘有明显的高度及容积的丢失,这是由于髓核及纤维环的水分和蛋白多糖丢失造成,同样可见纤维环纤维的扭曲和断裂。
 
椎体的改变
退变所至椎体终板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椎体可以出现很多变化,其中两个影响运动节段功能的变化是骨的硬化和骨刺的形成。
退变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终板下的软骨下骨形成增加,造成骨硬化,从而使该区域的血运减少。骨硬化对运动节段有两个负面影响,首先,它减少了通过软骨板渗透到椎间盘的营养,其次它使终板变硬,减震功能变差。
退变同时也影响椎体造成骨刺形成。这些骨性突出也称为牵引性骨刺,位于椎体边缘。由于间盘的高度和容量的丢失,骨刺可能对于稳定脊柱运动节段有一定的机械效应,但如果骨刺突入椎管压迫神经,也可以造成不良后果。
与间盘退变有关的椎体病变,椎体前后缘均有骨刺形成外缘骨刺椎间盘高度降低骨刺突入椎管及椎间孔
 
小关节的改变
小关节的退变类似于其他关节的退变,严重的创伤或反复的微创可以导致非特异性滑膜炎,覆盖于观表便面的透明软骨逐渐丢失其水分,最终软骨完全磨损,关节囊松弛,关节突互相骑跨,导致关节对合不佳,运动节段功能异常。
盘高度丢失导致小关节骑跨,造成关节软骨磨损,关节突增生。小关节骑跨增生骨刺间盘高度丢失软骨磨损
 
韧带的改变
年龄作用在脊柱韧带上的结果是韧带部分断裂、坏死及钙化。由于韧带的作用是抗张力,韧带断裂造成韧带松弛,影响关节的稳定性。韧带钙化使韧带变短而造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任何韧带的退变均会影响运动节段的功能。
盘高度丢失导致小关节骑跨,造成关节软骨磨损,关节突增生。小关节骑跨增生骨刺间盘高度丢失软骨磨损
 
图示退变的脊柱节段
矢状面所示退变的L4-S1 脊椎节段。L4-5 间盘(DD )向前膨出并向后突入侧隐窝,临近的黄韧带(LF )肥厚,硬膜外静脉完全被阻断,L5 -S1 椎间盘完全吸收,椎间盘高度完全丢失。
 
 
矢状面所试验中退变的L4-5 运动节段。椎间盘(D )完全吸收,明显的终板硬化(S ),骨刺(O )突入椎管,小关节骑跨并伴有上下关节突骨刺(O )形成,黄韧带(LF )向椎管内皱褶肥厚造成椎间孔间隙变小,椎间孔部位的黑色区域为静脉丛。
 
退变性疾病小结
脊柱各个结构的退变是复杂的、无法预计的和不可避免的。这些解剖改变最终影响脊柱的机械结构以及脊柱的功能。它可能影响一个节段,一个区域(颈椎或腰椎),或整个脊柱。
对于一些人来说退变并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许多人有明显的脊柱退行性改变,但从未意识到它的存在,也许在检查其他疾病时被偶然发现。另一方面,全世界有一大批人口,在其一生的时间内或多或少的会有腰痛或颈痛,而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严重社会问题,因为随着寿命的延长,因为不管年龄大小,人们都要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经椎弓根矢状面严重退变的下腰椎节段。L5-S1 间盘完全退变,明显的终板硬化。由于间盘高度丢失,L5 神经根被其上的L5 椎弓根切压。L5-S1 小关节明显骑跨,关节软骨完全缺失,L4-5 小关节软骨面相对正常。
 
 
 
运动节段的退行性疾病(二)
标签:变性  骨刺  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  神经 
间盘退行性疾病

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名其实并不正确,因为椎间盘并不是唯一一个因年龄老化所致的脊柱解剖结构异常。这一疾病实际上是整个运动节段退行性改变的过程,虽然椎间盘是第一个受累的结构,但它只是所受内的多个结构包括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及血管组织中的一个。
以下是间盘退行性疾病所导致的运动节段的变化:
  • 椎间盘水分丢失以致其容积缩小
  • 椎间隙变窄,同时小关节开始骑跨,关节面软骨开始磨损
  • 外压应力开始从髓核和终板中央转移向纤维环和终板边缘
  • 终板中央硬化进一步减少椎间盘的营养
  • 运动节段应椎间隙狭窄和小关节骑跨活动度增大
  • 骨刺形成以稳定过度的活动
  • 骨刺可挤压神经结构
间盘退行性疾病可见于任何一个脊柱节段,但最常受累的是
  • C5 -6
  • L4 -5
  • L5 -S1
冠状面所示严重颈椎病。椎间盘完全吸收。黑色箭头所指为钩突关节骨刺压迫椎动脉。
 
 
矢状面所示关节侧块,神经根,椎动脉。神经根和椎动脉、小关节非常接近。
 


椎管狭窄

脊柱,椎管及其内容
椎管狭窄(Stenosis )一词源于两个希腊单词:狭窄(stenos )和病理状态(osis )。这一定义适用于体内管样结构,它的实际意义应为:狭窄的管道。当脊椎互相叠加构成脊柱时,每个脊椎的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它是一个管样结构,内含脊髓及神经根。椎管狭窄指的是脊髓及神经根所通过的中央管及神经根管(椎间孔)变窄。
椎管狭窄可为发育性或后天获得性。发育性狭窄在出生时即可出现,获得性狭窄出现在生后。最常见的类型是获得性的退变性狭窄。虽然椎管狭窄可以发生在脊柱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部位是下颈椎及下腰椎。这些部位也是退变性间盘疾病的好发部位,椎管狭窄可以发生在脊椎和马尾走行的中央管(中央管狭窄),或神经根出中央管的部位(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神经根出椎体的部位(椎间孔狭窄)。
图8 -31 三种形式的椎管狭窄中央管狭窄黄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
 
造成退变性椎管狭窄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但运动节段的三个关节的病理改变可能导致椎管和神经根通道狭窄。
间盘退变后可能突入中央管或侧隐窝,从而造成椎管狭窄。当间盘高度丢失后,小关节处现骑跨,关节囊松弛,导致受累阶段活度增加,小关节增生,挤压神经通道,牵引性骨刺生长以达到稳定该阶段目的。如果牵引性骨刺生长在椎体后方,可能会突入椎管或侧隐窝,而使椎管变窄。由于小关节的骑跨,黄韧带变的皱褶和肥厚,也可以挤压中央管,最终,如果椎间盘的高度完全丢失,椎弓根下沉,其下缘就会像闸刀一样切向神经根。
L4 椎体横断面显示明显中央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白色箭头所指为椎体的硬化和骨刺部位。骨刺的形成(O )可见于上关节突。骨刺连接并造成侧隐窝狭窄。双侧的黄韧带(LF )肥厚造成中央管明显狭窄。 L4-5 间盘横断面显示严重退变性椎管狭窄。椎间盘在前方压迫硬膜囊,马尾(CE )神经根被后方的黄韧带(LF )严重挤压,小关节也可见退行性变。
 
腰椎管狭窄
临床表现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多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60 — 70 岁的人群,一般来说,L3-4,L4-5 水平最常见还可能伴有滑椎。症状逐渐出现,腰痛是最主要的症状,有时伴有臀部及大腿疼痛,通常是单侧的,单侧症状可能是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双侧症状意味着中央官狭窄。然而,症状的轻重并不与狭窄的程度有直接关系。
腰椎管狭窄症的最有意义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几乎每个病人都有此症状。间歇性跛行由长时间站立和行走造成,椎管狭窄导致神经和静脉结构压力增加,引起狭窄区域血流量减少,这可能是造成间歇性跛行的原因,这种由于血运障碍而导致的疼痛又称为缺血性神经炎。病人向前弯腰可以缓解疼痛,这是由于屈曲时椎管容积增大从而降低了椎管内压力。坐位和卧位也可以缓解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有明显椎管狭窄的病人可以骑自行车,推购物车,因为这些活动使他们腰椎弯曲从而缓解症状,但是他们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因为这些活动使他们症状加重。
必须鉴别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和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后者主要是由于大动脉的狭窄导致下肢血运障碍造成。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也是由行走引起,尤其是山坡。站立缓解症状,而卧位加重症状。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通常先引起腰疼然后疼痛向下到下肢。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通常先引起下肢疼痛然后再向下腰部扩展,详细的病史可以鉴别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间歇性跛行,但在老年病人这两种跛行可以同时出现。
影像学检查
普通X 线片可以显示很多腰椎管狭窄的病理变化,包括椎间盘退变、骨刺形成、小关节增生、半脱位以及椎板间隙狭窄等,这些可能提示椎管狭窄,有时正位偏可见退变性侧凸,伸屈位片可以用来判断有无节段性不稳定。
脊髓造影加CT 是检查腰椎管狭窄的较好的影响学手段,脊髓造影可以同时观察到多节段的病变,并且可以良好的显示中央管和侧隐窝,同时也可以显示各个神经根的压迫情况。脊髓造影后的CT 检查可以良好的在横断面上显示骨性结构、中央管、侧隐窝以及椎间孔。
MRI 是检查椎管狭窄的较好的无创性手段,尤其是对于软组织的观察,当CT 更有利于对骨性结构的观察。
62 岁女性病人,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侧凸的正侧位X 线片。侧位偏显示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椎体前后缘明显的骨刺。
 
 
图8 -38 同一病人,L2 和L3 水平脊髓造影加CT 检查。两个阶段有中度和重度狭窄,并有明显的中央管侵占。
 
治疗
多数种度退变性狭窄的病人都可以进行保守治疗,通过腰背肌功能的练习可以改善其腰椎活动度,自行车、游泳、水中行走是最好的锻炼方式。骶管注射可以减轻神经和血管的肿胀从而改善学运循环,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严重椎管狭窄的病人伴有无法忍受的疼痛或生活质量明显减低,应选择手术治疗。急性或慢性神经压迫症状是手术的直接适应症。
手术治疗的方式取决于狭窄的类型。单纯中央管狭窄可以通过椎板切除和小关节内侧切除达到减压目的,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者需行椎板切除、小关节切除或椎间孔开大术。狭窄通常只累及脊柱的一侧,因此一般只需单侧减压,而保留对侧结构的完整。
脊柱后方结构冠状面俯视图。图中椎板结构以被切除,弯曲的球形探子放置在侧隐窝和椎间孔处,用于确定是否受压迫或卡压,这是一种常见的椎板切除减压方式。 后方冠状面图示,广泛椎板切除,减压马尾神经。L4 棘凸和椎板已被完全切除,L3 部分下关节突也被切除,这使神经根和马尾得到充分减压。
 
腰椎疾病研究
62 岁女性病人,腰椎管狭窄及退变性侧凸的正位(A )、侧位(B )X 线片。术后5 年正侧位片。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未放置内固定。症状减轻显著,脊柱生理平衡未受到明显破坏。
 
颈椎疾病研究
三个关节的退变是颈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颈椎的退变类似于腰椎,包括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以及骨刺形成。这些退行性改变共同导致椎管狭窄的形成,狭窄可能发生在中央侧方或椎间孔。逐渐出现的神经根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根病,通常与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有关,脊髓功能损害被称为脊髓型颈椎病,通常是由于中央管狭窄引起。
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分布
 
颈椎特有的退变是钩突关节的骨刺形成,这种侧方的骨刺可能是疼痛的原因,而且可以压迫接近钩突关节的动脉,椎动脉阻断可以造成脑缺血而导致晕厥。
临床表现
退变性经椎管狭窄病人的年龄一般在40 岁以上,通常有颈部外伤的病史,术月或数年后出现椎管狭窄的症状。大多数病人有单侧的C5 、C6 或C7 神经根的放射性疼痛,症状包括感觉减退肌力减弱和上肢疼痛,颈部疼痛也是常见症状,脊髓型病人肯恩又不太异常,精细运动失调,感觉减退肌力减弱,严重者有二便功能障碍。
颈椎管狭窄横断面图示。三个箭头说指示骨刺从中央突入椎管。黄韧带有不同程度肥厚。两侧狭窄的侧隐窝造成神经节受压。
 
影像学检查
正侧位片是最基本的检查,斜位片有助于观察椎间孔有无骨刺形成,伸屈侧位片可以帮助了解有无节段性不稳定。CT 加脊髓造影可以良好的显示侧隐窝狭窄,由于MRI 的无创性它已更多的用于颈椎病的检查。
术前X线片显示C4-5、C5-6 和C6-7 严重的退变。A. 侧位片显示明显间盘退变及C4 、C5 和C6 椎体前缘骨刺。B. MRI 侧位显示C4-5、C5-6 间盘压迫脊髓。C. CT 横断面显示椎管明显狭窄及右侧侧隐窝狭窄。
 
治疗
保守治疗仅限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报括颈位置动、颈部屈伸练习止疼药及消炎镇痛药。脊髓型椎管狭窄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此外,有明显不稳定及颈部畸形的病人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减压可以是前方、后方或前后联合入路。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或不融合一般用于单一节段的狭窄减压,也可以用于多节段狭窄的减压。多节段狭窄也可选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切开或微创技术下的显微间盘切除术也可以用来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管狭窄。由椎动脉压迫的病人可以通过切除钩突关节的骨刺来达到治疗目的。
椎板切除和椎板成形术是治疗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最常用手术方法椎板切除术包括部分或全部切除颈椎后方结构以达到扩大椎管容积的目的,椎板成形术是通过手术方法重建脊柱后方结构以便在扩大椎管容积的同时保持颈椎后方的稳定,其手术技术有很多种。
A. C4 、C5 及C6 后纵韧带骨化骨化的后纵韧带和受压的脊髓
B. 受压部位的椎板切除使脊髓得到了减压
 
 
椎板成形术。一侧椎板为铰链另一侧椎板为开门使脊髓得到减压。适用于中央管的减压。
 
 
两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技术。侧面图示为咬骨钳的应用,横断面图示为高速磨钻的应用,两种技术都可以用来对神经结构的减压。
 
 
两个节段的前路椎体次全切及植骨融合,C4 -7 钢板内固定术后正侧位片。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